撫順傳媒網訊(記者 李憑)今年的9月23日,是中國農民豐收節。9月22日上午,記者來到撫順產糧第一鎮——東洲區哈達鎮看到,在希望的田野上,金黃的稻谷、成熟的玉米、特色種植……讓人目不暇接,哈達鎮正以豐收的景象,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
中國農民豐收節,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,于2018年設立,節日時間為每年“秋分”。舉辦“中國農民豐收節”可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,同時也展現我國自古以來以農為本的傳統。
下哈達村即將收割的稻谷。李憑 攝
哈達鎮位于城區東北部,有13個行政村、43個自然屯,全鎮總面積30.3萬畝,其中耕地面積為5.76萬畝,旱田5.26萬畝,水田0.5萬畝,有撫順產糧第一鎮美譽。除了糧食,哈達鎮的特色產業也是遠近聞名,上年村的草莓種植,采用先進的育苗技術和管理技術,有力促進了草莓增產,部分產品通過線上渠道遠銷廣東等南方省市。
記者當日在下哈達村村書記吳耀杰帶領下,來到了下哈達村。在村東南部的一大片稻谷地里,滿眼金黃的稻谷在風的吹動下搖曳著,即將進入機械化收割的日子。吳耀杰介紹,幾十年來,下哈達村緊緊圍繞強村富民發展目標,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,充分發揮區位優勢,逐步發展二三產業,拓寬了村民的就業渠道和致富途徑,加速了全村的經濟發展,特色種植也在不斷突破。
隨后,吳耀杰和記者又來到了村西北部的特色中藥材種植園。在一望無際的威靈仙種植園,低矮的威靈仙樹長勢茂密,枝葉覆蓋了整個藥園,村民們正三三兩兩忙碌著。藥園負責人周德亮向記者介紹,他從2020年開始帶領村民種植威靈仙,目前已經到了成熟期,即將進行威靈仙的采摘,威靈仙有多種藥用價值,市場需求也很大。
村民在種植園侍弄威靈仙。李憑 攝
東洲區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,哈達鎮是東洲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,目前全區農業正處在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,農業已成為全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因素,全區也在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發展,葡萄、草莓和香瓜產業蓬勃發展,效益顯著;山野菜、中藥材和熱帶水果產業獲得突破,已初具規模。
東洲區還充分利用旅游資源統籌發展生態觀光產業,加大一二三產業融合力度,加大力度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,增加基礎設施投入,大力扶持特色產業發展,提升農產品品牌的質量,促進農業大發展、大豐收,讓農民切切實實從豐腴的土地上得到實惠。
據記者了解,今年全市糧食作物達到189.65萬畝,其中玉米163.29萬畝、水稻17.45萬畝、豆類6.49萬畝、薯類2.1萬畝、雜糧0.32萬畝,糧食收成將好于往年。